外電1月11日消息,隨著全球各地的能源公司擴大其可再生能源投資組合,為確保在全球綠色轉型中生存下來,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大力投資金屬和礦產,以支持其綠色能源產量。更廣泛的金屬和礦業開採對於最終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替代品至關重要;隨著電池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普及,對鋰、鋅和其他資源的需求迅速增長。2022年礦業開發在全球許多地方都有所增長,這一趨勢才剛剛開始,2023年全球計劃將進行幾項重大礦業開發。
盡管金屬和礦產行業在2022年實現增長,但也受到價格波動、高生產成本和持續的供應鏈中斷的影響。Fitch Solutions的一份年終報告顯示,隨著上述問題的解決,採礦和金屬行業將在2023年更加穩定。盡管持續的俄烏衝突可能會導致長期的能源不安全,從而影響全球的通貨膨脹水平。
全球經濟衰退可能意味著2023年金屬價格將會略有下降,但預計大宗商品市場將更加穩定。因可再生能源和相關技術的採用,金屬和礦產市場預計將在未來十年穩步增長,需求將繼續增加。疫情對採礦業造成的影響正在逐漸消失,預計未來十年全球多個地區的採礦業活動將有所回升。預計到2030年,地表採礦市場價值將達到397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為3.20%。
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礦物和金屬消費國和生產國。預計中國的需求將隨著幾個關鍵行業的復蘇而回升。
一些國家正在制定有關採礦和金屬礦產市場安全的新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這些資源更大程度的國有化的反應。其中一些政策包括美國的通貨膨脹降低法案,英國的關鍵礦產戰略,以及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之間的幾個鋰三角協議。許多國家正在制定路線圖,以確保發展強大的供應鏈,因一些金屬和礦物仍然稀缺,只能在全球特定的地區開採。
S&P Global的一項分析預測,由於預計電動汽車(EV)將大幅普及,向可再生能源技術的轉變,以及相關的輸電和配電需求,關鍵大宗商品的供應最早將在2024年受到限制。因擔心支持綠色轉型所需的金屬和礦物短缺,全球各國政府可能會為新的採礦開發提供更多的資金和激勵措施,以確保必要的供應滿足日益增長的全球需求。
以鎳為例,印尼正在增加供應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預計這將使預期的短缺推遲到2026年。鎳是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電池的鎳需求預計將從2021年的7.1%增加到2026年的17.6%。S&P Global分析還表明,全球對鋰和鈷的需求最早將在2025年或2026年超過供應。而鐵礦石和鋅的供應預計仍將高於需求。不過,預計銅需求的增長速度將快於新採礦項目的投產速度。
隨著各國政府和能源公司加快可再生能源運營計劃,未來十年,全球範圍內的脫碳努力將導致對金屬和礦物的需求急劇增加。此外,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可能是開發新項目的主要考慮因素,更加注意採礦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金屬和礦產採礦業將在2023年及以後繼續增長,因全球對這些資源的需求隨著綠色轉型而增加。雖然2023年市場可能會更穩定,但幾個挑戰將持續存在:全球金融危機、能源不安全以及對採礦作業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