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為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低碳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強調要更加重視資源的再生循環利用,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擴大國內固體廢棄物的使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作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旨在加快構建起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
一、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意義重大
廢棄物是在經濟社會係統不同環節被棄置的物質或物品,部分或者完全喪失了原有使用價值,兼具資源性和污染性雙重屬性。在技術、經濟、環境可行的前提下,想方設法利用起來,廢棄物就變廢為寶成為了資源。
二十多年前,我國剛引入循環經濟理念,經過不斷探索,如今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領域最廣的循環經濟實踐所在。廢棄物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多年來,我國從傳統工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到退役新能源組件等新興廢棄物循環利用,從物資回收利用到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及一大批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等試點示範建設,方方面面經驗不斷積累,規模不斷擴大,成效顯著。2023年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約59%,廢鋼回收利用量已約佔粗鋼總產量1/4,資源循環利用企業超過10萬家,帶動超過3000萬人就業。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一些主要資源外採率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總體上仍然偏低,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生活方式尚未根本性扭轉,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需求十分迫切,且空間巨大。
二、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有了施工圖
《意見》從推進廢棄物精細管理和有效回收、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加強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完善政策機制、加強組織實施等方面提出了多項任務。
廢棄物要管理好,收得回來。《意見》提出加強工業廢棄物精細管理,完善臺賬制度,推進分類收存,全面摸排歷史遺留堆存場。完善農業廢棄物收集體係,積極發揮供銷合作係統回收網絡作用。推進社會源廢棄物分類回收,持續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和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互聯網+回收”模式、逆向物流回收、家電和電子產品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等近年開展起來行之有效的路徑和措施。
廢棄物要用起來,提高水平。《意見》提出強化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強再生資源高效利用、引導二手商品交易便利化和規範化、促進廢舊裝備再制造、推進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在這其中既有對各類廢棄物已開展循環利用工作的強化,也有諸如智能化提質改造、交易二手電子產品信息清除方法相關規範、工業機器人高端裝備再制造等富有時代特徵的新任務。
廢棄物要抓重點,有前瞻性。《意見》提出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探索退役新能源設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路徑。中國新能源產業全球領先,數字經濟規模亦達全球第二,這些將是中國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構成,相關任務實施無疑將促進中國面向未來優勢產業集群的資源社會代謝閉環,彰顯綠色生產力,助力夯實全球競爭力。中國消費有巨大體量和增長潛力,也帶來低值可回收物的持續增長,《意見》提出加強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瞄準這一長期的難點、重點發力。
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產業、企業、行業載體既要壯大,也要規範。《意見》提出推動產業集聚化發展,改造升級既有試點示範,深入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係重點城市建設。培育行業骨幹企業,支持布局一批重點項目,“走出去”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引導國有企業發揮骨幹和表率作用。引導行業規範發展,對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實施規範管理,強化信息化監管,加強回收行業管理,依法打擊回收和二手商品交易中違法違規行為。
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建設中的堵點、痛點進一步完善工具箱。《意見》提出完善支持政策、用地保障機制、科技創新機制、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機制,既有真金白銀和資源要素的支持牽引,也有立足長遠的能力和制度建設。
三、統籌協調,做好自己的事
《意見》將現行法規政策和實踐中出現的廢舊物資、垃圾、大宗固廢、再生資源、二手商品等統一在廢棄物內涵中,覆蓋綜合利用、循環利用、二手交易、再制造、能源化利用等不同的資源化和再利用途徑,但雜而不亂,分類施策、精準發力。
《意見》應用係統觀念作為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將過程角度的廢棄物收儲運、加工利用等不同環節,功能角度的領域、產業、政策、技術、標準等不同子體係,關係角度的政府與市場、激勵與規範、中央與地方、國內與國際等不同作用,有機融合到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各項主要任務之中,係統謀劃、協同推進。
對於建設這樣一個復雜體係,盡管只是更為復雜的經濟社會係統中的一個子係統,放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規模、快速變化的國家,需要強有力的組織領導,也需要全民參與,各盡其能。《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時不我待,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全面建成,必將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奠定深厚綠色低碳根基,也必會為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綠色發展提供有益的中國經驗和方案。(作者:金涌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教授;陳定江 清華大學循環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強化統籌管理協同增效,完善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政策體係和激勵機制
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是發展循環經濟、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重要任務。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以下簡稱《意見》),對提升資源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強化統籌管理和係統推進
廢棄物循環利用管理需貫穿廢棄物產生、回收、運輸、加工利用、無害化處置等多個環節,涉及生產、消費、流通、貿易等各領域和多個管理部門,加強統籌協調和全過程管理是關鍵。與此同時,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也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路徑,需要與“雙碳”戰略、美麗中國建設等重大戰略協同推進。為此,《意見》在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堅持係統謀劃、協同推進,係統推進各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工作,著力提升廢棄物循環利用各環節能力水平,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政策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產業協同。如強化區域協同方面,鼓勵重點城市群、都市圈建立健全區域廢棄物協同利用機制,支持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強化部門協同方面,要求各地區有關部門完善工作機制,主管部門強化統籌協調。
二、強化政策協同和法律法規標準之間的配套銜接
近年來,我國在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關法律法規標準政策體係還不健全,特別是針對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的法律規制亟待加強,需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法規標準規範,打通資源、能源、廢棄物、碳排放協同管理的壁壘,以提升政策的整體效力。為此,《意見》在總體要求中強調,要加強廢棄物循環利用政策協同,強化政策機制配套銜接,並針對不同領域關鍵問題,提出了具備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強配套法規標準建設。為提高重點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的規範化水平,解決行業發展中出現的突出問題,《意見》新增了一些具體規範措施。例如,隨著我國二手商品交易市場覆蓋品類、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其定價、交易、售後等全流程標準和交易規則還存在不足。為提升二手商品交易的規範性,《意見》明確提出完善舊貨交易管理制度,出臺二手商品交易企業交易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時信息清除方法相關規範,保障舊貨交易時出售者信息安全。
二是加強國內外法規標準政策的協調對接。近期,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可持續產品生態設計指令、電池和廢電池法規等法律法規對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與降碳減污的相關制度政策間的協同發力提出了新要求。為促進國內外制度政策的協調對接,《意見》提出建立健全動力電池生態設計、碳足跡核算等標準體係,積極參與制定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國際標準,推動標準規範國際合作互認;完善再生材料標準體係,研究建立再生材料認證制度,開展重點再生材料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研究。
三是落實有關法律制度,強化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體責任。我國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採取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促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並提出固體廢物產生者是治理首要責任人。為此,《意見》強調分類施策,明確了各類廢棄物循環利用的主體責任,要求壓實工業廢棄物產生單位的主體責任;深化落實家電、電子產品等領域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組織開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建立健全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等。這些舉措有助於激勵企業從生產側考慮產品可持續性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上下遊產業鏈供應鏈更符合綠色循環低碳協同發展的要求。
三、立足實際需求,著力完善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激勵保障政策
《意見》立足新發展階段,著力解決制約廢棄物循環利用的關鍵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完善用地保障機制,加強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支持,以推動建立健全有利於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政策體係和激勵機制。
一是完善用地保障機制。目前,廢棄物回收網絡體係建設滯後、用地需求難以保障的問題仍較為突出。先進的智能回收、分倉存儲、垃圾壓縮等回收設施建設進程緩慢,在城鎮和鄉村等地區的推廣和應用不足,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和物流成本進行二次分揀,直接影響了廢棄物循環利用效率。為此,《意見》提出各地要統籌區域內社會源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範圍,保障合理用地需求。鼓勵城市人民政府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用地保障機制,在規劃中留出一定空間用於保障資源循環利用項目。
二是加強財稅支持。現階段,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的投資回報仍相對較低,資金投入相對於產業發展需求仍顯不足,且稅收優惠政策尚未完全落實到位。為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激勵企業和個體積極參與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意見》提出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加強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項目建設的支持,將廢棄物循環利用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研發納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支持範圍;支持各地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實行低值可回收物再生利用補貼政策;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再生材料和產品納入政府綠色採購範圍;落實落細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優惠。
三是完善價格和金融政策。當前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缺乏多元化的投融資手段,社會資本參與度不高,市場化激勵機制不足。為建立可持續的多元化長效激勵機制,《意見》明確提出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完善對固體廢物環境保護稅的政策執行口徑、加大徵管力度等要求,這些舉措有利於建立健全切實反映資源稀缺性及價值、廢棄物處理處置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損失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促進公眾和企業主動參與廢棄物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與此同時,《意見》要求推廣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信托等綠色金融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的支持力度,有助於引導社會資本,提升綠色投融資在廢棄物循環利用領域的投入規模。
加強係統謀劃和統籌管理,建立完善的政策體係和激勵機制是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重要舉措和根本保障,《意見》的出臺和貫徹落實將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構建及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為推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發揮重要積極作用。(作者:王毅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孟小燕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研究員)
係統謀劃重點突破 全方位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
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以下簡稱《意見》),立足我國資源再生利用現狀,堅持問題導向,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提出了加快構建覆蓋多領域、全環節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具體工作要求。《意見》的出臺既是破解新時代資源環境問題的迫切需要,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又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一、加強係統謀劃,構建全方位循環利用體係
我國雖已出臺若幹針對不同領域、不同種類廢棄物處置的政策文件,但存在部分領域的交叉重疊或是政策空白。進入新發展階段以來,我國廢棄物產生量持續增加、廢棄物種類日趨復雜,利用難度不斷增大,亟需加強對各領域廢棄物相關政策的統籌整合,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邁上新臺階。《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全面覆蓋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各環節、各領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不同品類廢棄物在精細管理、有效回收、高效利用等方面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現階段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以及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具體任務,有效解決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痛點難點,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堅持問題導向,暢通廢棄物循環利用路徑
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取得顯著成效,但不同領域和品類的廢棄物因其回收利用方式、利用價值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循環利用路徑上還有一定瓶頸。《意見》秉持問題導向,準確研判過程管理、分類回收、再生利用等關鍵環節的堵點問題,“一品一策”完善循環利用路徑。
一是在前端全面推進工業、農業、社會源廢棄物的精細化管理和有效回收。對於由於經濟技術等原因難以充分利用的各類大宗固體廢棄物,推行分類貯存,為後續循環利用創造便利條件;對於農業廢棄物,著力補齊畜禽糞污、秸稈、廢舊農用物資等重點品類收集短板;對於社會源廢棄物,著力完善城鄉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推動生活垃圾和廢舊物資回收網點的“兩網融合”。
二是在後端分類提高大宗固體廢棄物、再生資源、二手商品、廢舊裝備資源利用水平。對於利用規模較低的大宗固體廢棄物,重點拓寬利用渠道、加大復雜難用工業固廢規模化利用技術裝備研發力度;對於以中低端資源化利用為主的再生資源,重點延伸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加強技術裝備研發和先進技術推廣。對於二手商品交易不便利不規範的問題,鼓勵發展“互聯網+二手”模式,並對規範二手交易秩序提出了具體要求。對於尚未形成規模的廢舊裝備再制造產業,在推進傳統領域再制造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出有序開展新領域高端裝備再制造以及再制造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是從源頭下手推廣循環型生產模式,包括開展企業間和園區內的循環化改造,加強重點領域的清潔生產審核和結果應用,深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及推廣循環型農業模式等。
三、聚焦重點領域,精準推動擴量提質增效
《意見》還著重解決事關資源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聚焦三類重點廢棄物的循環利用逐一提出了針對性措施。
一是對於具有強資源屬性同時又存在安全和環境風險的廢舊動力電池,《意見》提出要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和電池梯次利用與再生利用成套化先進工藝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完善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標準體係。
二是對於難以回收利用且易為人所忽視的低值可回收物,《意見》提出要完善低值可回收物目錄,將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工作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
三是對於在雙碳目標推動下發展迅速的新能源以及新基建設備所產生的新型廢棄物,《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新能源、新基建設備退役處置責任機制,將新型電子廢棄物納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管理範圍,完善處理資格許可等相關配套政策。
《意見》通過對上述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的補短板、強弱項,在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和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的同時,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協同推進。
四、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各項任務措施落地見效
目前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行業市場機制尚不健全,行業集中度較低,大部分再生資源企業為中小企業。因此在發揮市場主導作用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支持,建立有利於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構建的政策和激勵約束機制。
《意見》立足實際,著力解決用地保障這一關鍵問題,要求各地區統籌區域內社會源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回收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範圍,並鼓勵城市人民政府在規劃中留出一定空間用於保障資源循環利用項目。《意見》還針對廢棄物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提出完善再生材料標準體係,建立再生材料認證制度和政府綠色採購需求標準,開展再生材料應用升級行動,引導汽車、電器電子產品等生產企業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方面,《意見》要求加大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重點項目的財稅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依法落實落細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細化貯存或處置有關固體廢棄物的環境保護標準要求。
《意見》的出臺對於提高我國資源利用效率、增強國家資源保障能力、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長期奮戰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項目一線的咨詢機構,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積極建言獻策,切實服務好各部門和各地區,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作者:潘小海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 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意見》(國辦發〔2024〕7號,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聚焦生產生活各領域的廢棄物,分類施策,明確了推進廢棄物精細管理和有效回收、提高廢棄物資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加強重點廢棄物循環利用和培育壯大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指向明確、操作性強。《意見》的落地實施必將推動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對提升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和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對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進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新階段,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已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為新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根本遵循。廢棄物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對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至關重要。對此,以“雙碳”工作為引領,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對於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廢棄物循環利用協同降碳的作用主要表現在材料替代、流程優化、燃料替代、能效提升和產品循環等五個方面,並通過上述不同層級的利用方式實現多維度降碳。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測算,2022年,我國通過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共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3億噸。隨著廢棄物循環利用在傳統領域不斷深化、在新興領域不斷拓寬,預計到2025年,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超過30%,到2030年將超過35%。可見,加快構建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範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是如期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支撐。
二、《意見》堅持係統觀念,高水平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著力優化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路徑
《意見》注重係統施策,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管理、回收、資源化和再利用等重點環節,立足生產生活各領域、全環節,係統性提出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一攬子措施,高水平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
產生環節,實施源頭精細化管理。加強廢棄物源頭管理是高水平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重要基礎。研究表明,通過提升工業、農業等廢棄物的全過程管理水平,可平均減少約27.6%的碳排放。《意見》精準施策,圍繞我國工業源廢棄物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築垃圾分類管理機制尚不健全等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規範廢棄物源頭管理的若幹舉措:一是壓實廢棄物產生單位主體責任,完善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管理臺賬制度;二是通過分類收集、分類貯存,為工業固體廢棄物循環利用預留條件;三是分級分類整改固體廢棄物堆存場,督促貯存量大的企業加強資源循環利用;四是針對建築垃圾回收面臨的堵點痛點,提出修訂建築垃圾管理規定、完善建築垃圾管理體係的新舉措,推動建立更加規範的建築垃圾管理體係。
回收環節,注重進一步健全回收體係。廢棄物的收集與回收一頭連接著生產,一頭連接著資源化利用,是實現廢棄物循環利用協同降碳的橋梁。當前,我國農業廢棄物收集體係尚不健全、廢舊農用物資缺乏完善的處理機制、社會源廢棄物回收體係建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意見》提出,一是持續深化畜禽糞污收集處理利用、秸稈收儲運及廢舊農用物資回收工作;二是因地制宜健全農村廢舊物資回收網絡,積極發揮供銷合作係統回收網絡作用;三是聚焦“兩網融合”,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有效銜接,融合發展;四是深入實施生產者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推動有條件的企業開展逆向物流回收。
利用環節,注重進一步提高利用質量。資源化和再利用是確保廢棄物再次進入物質循環,替代原生資源,實現廢棄物資源價值和降碳價值的關鍵環節,能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目前,部分再生產品缺乏成熟的消納渠道、二手交易市場仍不規範不便利。對此,《意見》注重拓寬利用渠道,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協同降碳作用:一是拓寬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渠道、暢通利用消納渠道,加大復雜難用工業固體廢棄物規模化利用技術裝備的研發力度;二是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等傳統領域再制造發展,鼓勵探索對航空發動機、工業機器人等新領域的高端裝備再制造;三是研究制定網絡舊貨交易管理辦法,出臺信息清除方法相關規範,保障信息安全,研究解決舊貨轉售、翻新等服務或相關商品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四是提出廚餘垃圾、農林生物質等能源化利用措施,通過燃料替代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帶來的碳排放;五是加強餘壓餘熱的資源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對化石能源的消耗。
此外,《意見》還針對新興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進行了再部署、再推動。在雙碳背景下,新能源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產業規模迅速擴大,與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同步的是退役動力電池、光伏組件、風機葉片等新興領域廢棄物的大量產生。實現退役設備循環利用,對促進全產業鏈協同降碳有重要意義。《意見》針對這一領域精準發力,提出了切實有效的新舉措:一是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健全退役設備處置責任機制;二是針對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退役集中區,提出推進基礎設施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舉措,保障新能源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三是通過溯源管理、建立標準、質量認證、規範技術等措施,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
三、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需全社會共同發力
廢棄物源自生產生活的各領域,提高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與每個公民和單位都息息相關,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協同推進減污降碳,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
政府部門應統籌兼顧、綜合施策。一是建立有利於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政策體係和激勵約束機制,強化政策機制配套銜接,完善資源循環利用項目用地保障機制;二是激發各類主體活力,引導企業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引導全民參與,增強廢棄物循環利用的內生動力;三是發揮創新引領作用,拓展廢棄物循環利用方式,豐富廢棄物循環利用品類,提升廢棄物循環利用價值。
重點企業應發揮示範和表率作用。一是通過連鎖經營、特許加盟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主動參與低值可回收物循環利用,暢通回收利用渠道,提高廢棄物回收管理效率;二是響應再生材料應用升級行動,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將再生材料應用情況納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範圍;三是聚焦退役新能源設備、復雜難用大宗固廢等廢棄物,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學研合作,推動技術或成果產業化應用。
社會公眾應主動參與廢棄物循環利用。一是主動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堅決遏制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二是踐行閒置物品循環利用理念,主動了解、接納二手商品等低碳產品,形成綠色低碳的消費習慣;三是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通過門戶網站、社交媒體等渠道,及時反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意見》的出臺,為各地區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提供了指引。隨著《意見》的實施,我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係的構建必將更加完善,進一步緩解我國資源安全壓力,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作者:朱黎陽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