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貿易物流分會會長
許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有色行業指明方向。近日,本刊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貿易物流分會會長許波。
許波表示,有色金屬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碳排放形勢嚴峻。2024年碳排放總量6.6億噸,佔全國工業排放6.7%,鋁、銅碳排較高,電解鋁、銅冶煉單位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15%-20%。同時,全球綠色貿易壁壘升級,歐盟CBAM將鋁、銅納入徵稅範圍,倒逼行業加速低碳轉型。當前,有色行業困境突出表現為:一是資源風險加劇。國內銅、鎳等戰略資源對外依存度達70%,國際供應鏈波動大。二是環境容量縮小。雲南、廣西等主產區生態紅線壓力增大。三是成本壓力劇增。2024年國內碳市場擴容,電解鋁企業碳成本每噸或增30元。
面對壓力,有色行業企業積極轉型。“十四五”以來,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通過政策、技術、產業協同,成效顯著:節能降碳突出,產業結構優化,循環經濟加速,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成果良好,國際合作與綠色標準影響力提升,為高質量發展奠基。
“讓有色更綠色、讓世界更有色”是有色行業企業的共同願景。如何實現這一願望?許波認為,有色企業可從五方面發力:
一是強化節能降碳管理。進一步完善企業“雙碳”管理機制,覆蓋碳資產、組織碳、產品碳、碳強度管理;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立統一規範體係並對標;打造碳資產管理人才隊伍,提高管理水平;借助數字化信息化,快速準確處理應用節能降碳信息。
二是優化能源綠色轉型。推進光伏項目、餘熱回收技術攻關等,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利用礦山土地等開發分布式能源,提升餘熱回收能效,提高再生能源佔比。通過電力採購、綠證交易等優化用能結構,替代化石能源。
三是實化科技數智賦能。加大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投入,開展礦石選別等技術攻關及資源循環利用開發,推進冶煉渣、尾礦再利用產業化。推進智能礦山(工廠)建設,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與業務全場景。
四是細化資源綜合利用。提升再生金屬、礦山資源、冶煉固廢等綜合循環利用水平。加大尾礦等廢棄物利用,提取有用成分。發展無廢開採技術,推廣無尾礦山。
五是深化供應鏈條提質。將綠色低碳貫穿產供銷儲運,打造綠色供應鏈。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係,制定碳排放標準,納入產品碳足跡指標,開展認證,打造低碳品牌,推進綠色制造。
作為人大代表,許波建議國家和行業從三方面推動有色行業綠色轉型: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國際接軌的綠色低碳標準體係,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綠色信貸,支持企業發碳中和債券,給予採用低碳技術、使用再生資源的企業稅收優惠。二是推動協同創新。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企業突破短流程冶金等關鍵技術,引導新建項目配套回收係統,開發“城市礦山”,支持企業參與綠電交易。三是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建立全球綠色金屬認證體係,提升定價話語權,鼓勵企業投資海外礦山換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綠色產業園區,輸出中國技術標準。